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1期

文/郭岳潭

有时候在某些状况下需要拔牙,就造成了牙齿的缺口,缺牙会造成牙齿排列问题,甚至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所以,有缺牙一定要尽快补齐,缺牙要用植牙还是假牙、牙套呢?

什么情况下的缺牙就要植牙?

一般来说,单颗缺牙就可以植牙,尤其缺牙颗数越多、越适合植牙,植牙最早被应用于全口无牙的患者,但前提是患者的齿槽骨条件良好或需进行补骨。另外,缺牙处前后无邻牙可以透过牙桥方式做假牙,就必须植牙;或是评估患者的口腔状况后,缺牙处做植牙的好处大于假牙时,也会建议植牙。

新光医院牙科部赝复假牙科主任谢旻杰指出,当严重蛀牙、牙周病破坏厉害或牙齿断裂,因而导致必须拔牙,形成缺牙的状况时,患者通常会面临做假牙或植牙的选择。

谢旻杰表示,牙医师会根据患者缺牙颗数、位置,以及邻牙、齿列、牙周健康状况、是否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等情形,还有患者经济考虑等多种因素,评估适合做假牙或植牙等重建牙齿的方式。

假牙分固定式和活动式假牙

谢旻杰说明,固定式假牙适合缺牙颗数1至2颗,但必须是缺牙前后有邻牙,因此,口腔后方的最后一颗牙齿缺牙,就不适合做假牙,且缺牙与邻牙的牙齿大小必须相近,才能够连同缺牙制作牙桥,成为3颗或4颗连在一起的固定式假牙,即使齿槽骨条件较差也适合,可以提供较佳的咬合强度及密合度;但缺点是缺牙前后的健康邻牙必须磨小,且无法任意取下,较不容易清洁。

活动式假牙则适合缺牙颗数较多,但不想植牙的患者,根据缺牙颗数有局部或全口活动式假牙,优点是便宜、容易清洁;但由于利用金属扣挂钩或磁铁放上假牙,得靠牙床及牙齿支撑,咬合力较差且明显有异物感,也容易刮伤口腔,长期下来可能造成牙床萎缩。

植牙适合单颗缺牙,也适合多颗缺牙

谢旻杰强调,植牙适合单颗缺牙,也适合多颗缺牙,尤其缺牙颗数越多,越会建议植牙。植牙的首要条件是齿槽骨条件良好,或是植牙前需要进行补骨;若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及失败率。植牙的优点是不需破坏健康邻牙,就能提供最佳的咬合力及美观,但缺点是治疗时间长、费用较高昂。

什么是植牙治疗方式?效果如何?

植牙是指重建人工牙根及假牙的缺牙治疗方式。植牙的外观及功能,几乎与自然牙无异,可以有效恢复美观及说话、咀嚼功能,是目前解决缺牙较为妥善的方式;但仍无法完全取代真牙。

现代植牙之父布伦马克博士,在1965年帮助一名全口无牙的患者,植入4根植体,并在6个月后完成假牙制作,成为世界第一个成功的植牙案例。

谢旻杰表示,植牙的完整名称是「植体赝复」,包含:植体及假牙在缺牙处以手术方式,将植体植入缺牙区的齿槽骨内,以取代被拔除的牙根,并在植体上方制作假牙取代牙冠。单颗缺牙可以植入一根植体,全口缺牙则需要8~10根植体,就能支撑整排的假牙,假牙部分可选择固定式或活动式假牙。

植体就是人工牙根

植体就是人工牙根,主要是使用可与人体组织紧密结合的医用纯钛及钛合金,经过计算机精密设计制造出外形及功能类似牙根的长柱体,利用手术方式植入口腔齿槽骨中,一般来说,一颗植牙只需要15至20分钟。

经由2至6个月的愈合时间,骨质较致密的下颚骨通常需2至3个月,骨质较松软的上颚骨则需要4至6个月左右,等待植体与齿槽骨紧密结合后,确定获得足够的骨整合,进而可以负担承载假牙咬合的力量,就可以在植入的植体上方建构假牙,并以螺丝锁住或由黏着剂固定。

疗程需6至12个月以上

谢旻杰说明,植牙的标准流程,首先需要进行全口3D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评估患者口腔情形,包括:牙周、齿槽骨、齿列状况、牙齿本身结构及神经血管分布等;如果齿槽骨高度太薄或太少,必须藉由植入骨粉诱导骨质再生,或进行骨移植鼻窦提升术,帮助重建齿槽骨,整个疗程可能会需要6至12个月以上。

如果患者具有严重糖尿病、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骨质疏松症、凝血功能不佳、肝肾功能极度不佳、免疫不全如艾滋病患,较不适合植牙;而牙周病患者必须接受完整治疗,让疾病有效获得控制后,才可进行植牙手术。另外,18岁以下及怀孕中的妇女,以及正在接受化疗及放射线疗治疗、头颈部癌症,皆应暂缓进行植牙。

立即植牙、快速植牙

目前也有立即植牙、快速植牙的技术,特别适合齿槽骨状况良好的患者,可利用计算机导引及3D打印的现代科技辅助,植牙前预先制作暂时假牙,拔牙当天立即植牙,并装上假牙,大幅缩短治疗等待时间、减少拔牙后齿槽骨吸收,患者也无需再多跑一趟。

谢旻杰强调,植牙的优点是提供与真牙相当的咬合力,稳定度及咀嚼效率都优于固定式及活动式假牙,不致于在吃饭或说话时,造成活动假牙掉落;美观上也与自然牙相同,没有活动式假牙的金属挂勾,对于牙周状况好处多,可以避免齿槽骨的吸收,且单颗或多颗植牙,都不必磨掉健康的邻牙。

植牙会再蛀牙吗?使用期限是一辈子吗?

植牙属于假牙,虽然不会产生蛀牙,但没有做好口腔清洁,也会造成植体周围黏膜炎、植体周围炎,也就是植体的牙周病。根据文献显示,植牙的10年存活率接近9成,也就是至少可以使用10年的时间。

不会蛀牙,但恐植体周围炎

谢旻杰指出,植牙从人工牙根到假牙,全部都是人工材料,因此不会有蛀牙的问题;若是牙周病没有完成治疗,或是未确实做好口腔清洁,仍可能造成牙周病复发,初期牙龈发炎发生植体周围黏膜炎,可能持续进展为植体周围炎,出现牙龈流血、化脓,甚至植体动摇,进而造成植牙掉落。

植牙可以用多久?根据文献显示,植牙5年的存活率高达97%,10年的存活率为90%,世界上第一位植牙案例,甚至使用超过40年。谢旻杰表示,事实上,植牙的使用年限,会根据患者的使用习惯、清洁情形、是否定期回诊追踪,或是否有牙周病、全身系统性疾病或抽烟习惯,以及植牙医师的技术而不同。

植牙后应定期回诊

谢旻杰举例,如果患者植牙后,没有好好清洁牙齿,可能引起植体周围炎,导致植牙松动而掉落;若是患有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没有规律服药控制血糖,也可能影响植牙的稳定性,增加植牙的失败率。最重要的是,植牙前一定要先治疗牙周病。

植牙后也应定期回诊,一般建议患者每3至6个月回诊追踪,检查植体的使用状况,平时也应做好口腔清洁,除了使用牙刷,也必须搭配牙线、牙间刷,以维持植体周围的组织清洁,而做好植体保养,可延长植牙的使用年限。万一发生植体或牙冠的零件、螺丝有松动的情形,也应该尽速回诊。

植牙会发生哪些并发症?

任何手术都可能会有并发症,植牙也不例外,植牙手术中,植上排牙齿可能发生上颚鼻窦感染,植下排的牙齿则可能造成脸部麻痹;而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则为植体周围黏膜炎及植体周围炎。

谢旻杰指出,植牙手术如同一般手术,都可能发生伤口出血、感染、愈合不佳等情形。值得注意的是,缺牙太久会造成齿槽骨萎缩、破坏,植牙过程中,如果植入上排牙齿植体过深,可能会造成上颚鼻窦伤害,导致上颚鼻窦感染、鼻窦炎、口鼻窦相通等问题,尤其是有鼻窦炎病史者要特别留意;植入下排牙齿时,则要注意避免伤害下齿槽神经,以免造成半边脸部、嘴唇及舌头麻痹。

术前详细评估避免并发症

一般来说,植体长度约10mm,齿槽骨高度至少需要12mm,植体与上颚鼻窦、下齿槽神经,需保持2mm以上的安全距离;若是齿槽骨高度不足够,需根据患者状况进行补骨重建齿槽骨,才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并发症。

谢旻杰表示,透过术前详细评估及诊断,藉由全口3D计算机断层检查,可以清楚显示患者的血管、神经分布,以及齿槽骨状况,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合成3D高分辨率影像,并于术前制作手术定位导引板,模拟植牙的角度及位置,预先规划最佳治疗计划。

植牙后依照指示定期回诊

植牙手术过程中,搭配影像定位系统监测,可以精确将植体准确植入适当位置及深度,不但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伤口范围及愈合时间,也大幅提升手术安全性,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植牙后则要维持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就能避免植体周围黏膜炎及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谢旻杰提醒,植牙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大约1至2星期,应避免刺激伤口,48小时内可以冰敷帮助止血、止痛,尽量食用常温的流质及软性食物,以免伤口愈合不佳;清洁口腔时,应避免用力漱口,可以用棉花棒沾水清洁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搭配漱口水加强清洁,并依照指示定期回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