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Kevin
6月20日,运盛医疗(600767.SH)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签署<股权收购框架协议> 的议案》,同意公司与格伦菲尔企业、格伦菲尔管理、张会图、秦友兵、彭振华及格伦菲尔口腔签署《股权收购框架协议》,收购格伦菲尔口腔52%的股权。
公告显示,标的公司全部股权价值暂定为3亿元,对应的标的股权交易价格暂定为1.56亿元。
1.56亿元,对一家运营正常的优质上市公司来说可能并不算多。然而运盛医疗作为一家多年盈亏不定,当前仍挂着“ST”的公司,2021年全年营收只有5186万元,公司市值也仅达14.97亿元。本次交易的金额,相当于其2021年总营收的三倍,也超过了其市值的十分之一,可谓大出血。
不仅如此,运盛医疗的主要发展领域为医疗信息化和医疗科技,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于医疗卫生服务数字改革和医疗健康领域信息化服务。如今收购口腔科连锁医院,虽然两者都可以笼统地分为医疗服务行业,但仍然属于典型的跨界转型。
实际上,运盛医疗收购格伦菲尔口腔,并不是其第一次尝试依靠收购进行转型。其当前的“医疗健康”行业,本来也是依靠收购交易,一步一步买来的。
房地产转型医疗:昙花一现
实际上,在踏入医疗领域以前,这家原名运盛(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商业和工业房地产。然而,由于运盛实业在原行业内多年运营成果不佳,该公司便逐渐开始探索转型医疗的路径。
2014 年9 月,运盛实业5912万元控股上海融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涉足医疗信息化领域;
2015 年2 月,该公司又募资近5.5亿元收购心电系统龙头企业麦迪克斯100%股权,更深层次地介入医院端的心电网络信息化领域;
2015 年5 月,运盛实业以4000万元增资后获得健资科技51%的股权,布局个人端心电网络信息化设备领域,同月,运盛成立了健康产业并购基金,介入到医疗健康产业投资领域;
2015年7月,运盛以7.2亿元收购上海九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后者医疗级可穿戴ECG设备和多个国际远程医疗中心资源。
短短一年间,运盛实业豪掷13.7亿元收购医疗类资产,同时逐步着手出清房地产业务,将其主业向医疗领域转移。随着转型的推进,该公司也更名为运盛(成都)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运盛医疗。
转型之初,收购交易给运盛医疗带来了许多利好。对融达信息的收购,使得该公司在2014年扭亏为盈。之后的一系列收购,更是显示了其转型的坚定。这些举动在当时获得了市场的充分认可,该公司市值一度超百亿元。
可是,运盛医疗在资本市场上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
在2014年扭亏为盈之后,运盛医疗2015年、2016年连续亏损,该公司对麦迪克斯的收购也最终宣告失败。2017年,为了避免连续亏损,摆脱退市命运,该公司不得不出售旗下房产业务,以求扭亏。
至2019年,曾经开启运盛医疗转型之路的融达信息,在当年却成了该公司的“拖油瓶”,净利润为-2,038.26万元。
于是运盛医疗将融达信息以6300万元出售给上海流沅,摆脱累赘的同时,也得以成功“补血”。靠着这一波“割肉求生”,运盛医疗以营业额锐减63.62%的代价,换来了又一次扭亏。2021年8月,该公司终得“摘帽”。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4月,由于年报公布2021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该公司再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运盛医疗2015-2021年营业收入及扣非净利润(万元)
数据来源:运盛医疗历年年报,晨哨并购制图
在激流中挣扎的运盛医疗,正寻找下一根“救命稻草”。
那么,这一次它找到的新标的与新方向,能够帮助该公司摆脱困境吗?
二度转型:口腔医疗成救星
本次被运盛医疗收购的格伦菲尔口腔,总部设于深圳,在深圳市拥有16家口腔医疗服务机构。主要业务包括牙齿种植、牙齿正畸、儿童齿科等,业务覆盖深圳主要城区。
根据该公司的官网内容显示,其拥有超过30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深圳的唐健口腔。在多年发展之中,该公司不断成立子公司扩张,与众多上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逐渐走向中高端。
而比起该公司对外宣传的内容,让运盛医疗更安心的,是本次交易卖方所给出的业绩承诺:目标公司 2022 年度净利润不低于 1700 万、2023 年度净利润不低于 2300 万、2024 年度净利润不低于 3000 万。
如此以上利润若能实现,则大概率能够填补运盛医疗的经营窟窿,并帮助该公司在两年内再度扭亏为盈,避免退市的命运。
另一方面,标的所在的口腔医疗服务领域同样是近年来国内的热点,行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从2015年到 2020 年,我国口腔服务行业规模从 923 亿元增至 1628 亿元,复合增速为 12.02%,其中民营占比为 54.3%。
同时,该行业头部较为分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 年五大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共占 8.5%,还有较大的整合与竞争空间。
如此蓝海,自然引得资本力量争相进入。2021年,口腔连锁企业总共收获14笔融资,包括具有国际背景的软银中国、奥博资本、淡马锡等机构,也囊括了诸如达晨财智、松柏投资、新希望集团等国内知名机构和企业,还涉及了亦庄国投、湖北中元九派等众多产业资本,足见各方对这一产业的看好。
信息来源:动脉网,晨哨并购制图
而在这一领域的上市公司,同样获得了人们的喜爱。除了被称为“牙茅”的通策医疗之外,中高端牙科连锁瑞尔集团于今年3月港股上市,牙博士、中国口腔也纷纷冲刺上市。
这个行业的竞争大戏正在逐渐拉开序幕,但在增量市场中,仍有巨大的机会。因此,对于急需营收利润的运盛医疗来说,口腔服务行业一方面能迅速带来现金流,一方面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的确是一个转型的不错目标。
但是上市公司利用收购进行跨行转型,真的容易成功吗?
收购是跨行转型的好方子吗?
本次实施收购的运盛医疗,已经有过一次依靠收购转型的经历,但最终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至今仍处于危机之中。
实际上,在国内上市企业中,希望通过收购实现跨行以求获得新发展机会的案例,其实并不少见。
在这些案例中,自然有一些成功经验。
例如原本主业为服装行业的朗姿股份,其于2014、15年前后面对营收利润下滑的状况,果断出手,先后收购韩国绿色婴童用品企业阿卡邦、投资韩国美妆企业L&P、投资韩国整形机构DMG、收购 米兰柏羽、晶肤医美和高一生等国内医美品牌。
利用收购,其在服装行业陷入困局的情况下,逐渐找到了医美的战略新方向,并避免了和一众同行 “沉沦”的命运。如今,医美已经成为朗姿股份利润的第一来源,并且具有更多增长潜力。
当然,同样是跨行发展,也有许多不那么美好的故事。
例如中南重工,原本主业为工业金属管件及压力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典型的制造业公司。2014年之后,中南重工决定跟随风口,先后以10亿元收购大唐辉煌进入电视剧制作领域、收购千易志诚布局艺人经纪领域、收购深圳市值尚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移动游戏领域,布局网文孵化市场。一系列收购之后,该公司由制造业转入文化领域,名字也改为中南文化。
在收购的最初几年,中南文化业绩亮眼,营收利润皆上升,一时间甚至被认为是上市公司跨界的典范。然而在2017年之后,中南文化营业状况下滑,收购带来的商誉危机爆发,再叠加信披违规、实控人诉讼缠身等问题,公司陷入危机,一度挂上ST。如今虽已摆脱退市风险,但仍没有走出当年盲目跨界的阴影。
由此可见,利用并购跨行转型的诸多事件中,有的公司能寻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有的公司却行差踏错跌入大坑。这种收购行为自然不能一概而论,上市公司战略的确定、事前的调查以及相关协议的具体内容,都是成就收购的关键因素。
至于本次交易中,运盛医疗本次收购来的格伦菲尔口腔,会是救命的稻草,还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仍有待时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