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疗正面临十多年来最大的挑战,在消费能力下滑、监管强化和业务类别轮换的大环境下,口腔连锁机构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去匹配市场发展趋势,如果主营业务受到冲击较大,转型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市场洗牌的时代已经到来。
来源: 村夫日记LatitudeHealth
作者: LatitudeHealth



长期以来,口腔医疗一直是较为火热的投资赛道,作为消费医疗中仅次于眼科的专科,口腔标的一直以其高增长、高毛利和轻资产获得青睐。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经济下行导致的消费意愿萎缩和监管的强化,口腔医疗到了转型的关口,这也意味着市场到了洗牌的时刻。



01市场高度分散,区域化成为特色




与眼科以医院为主不同,口腔以诊所为主,由于开业成本较低,市场进入门槛不高,这导致市场高度分散,难以形成集中化的市场规模。以头部公司为例,同样深耕20年左右,通策医疗2021年的营收为27亿元,而爱尔眼科的营收为150亿元,两者营收规模差距大的原因是口腔难以全国化布局


眼科可全国化布局,虽然在部分区域会是核心,但这不妨碍在全国多个地区可做出多个营收上亿元的单店。但口腔市场高度分散,市场无法集中,如果离开核心主站所控制的区域,单店收入在10年内能超过1亿元的屈指可数。所以,口腔连锁一旦全国化拓展,必然造成高额亏损最终迫使其回到核心区域。


正是这种高度分散的市场形态推动了口腔医疗以区域化发展为特色。无论是通策还是牙博士,高毛利的前提都是长期深耕省内一个都市区域,甚至连全省密集布点都做不到,只在2-3个地市及下属的县市进行密集布点。而类似瑞尔这样全国性布点的模式长期面临亏损,即使扭亏之后,毛利率和净利率也远低于区域性公司。



02种植、正畸增速放缓,儿牙、修复快速增长




而如果从业务分类来看,过去10年带来口腔市场高歌猛进的种植和正畸的增速正在逐步趋缓,综合治疗类别内的儿科和修复的增速在加快,这意味着口腔医疗的消费属性正在弱化。以通策为例,成人消费类业务在疫情前的2019年已经逐步呈现疲态,疫情加速了这一趋势。2016-2021这6年的总增长来看,综合和儿科都增长了3.5倍,正畸为2.5倍,种植只有2.2倍。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成人消费业务面临新流入客群减少的影响,儿科和综合治疗将成为中长期竞争的重点。


不仅仅是通策的种植业务增速成为所有种类中增速最慢的,瑞尔也是如此。瑞尔的种植业务增速是所有业务类别中最低的,2021年只有26.69%,大幅低于37.76%的平均增速,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也首度跌破20%,只有19.77%。


03集采全国推行倒计时,监管日趋严格



伴随着正畸和种植业务的增速趋缓,对口腔医疗市场的监管也在日益强化。特别是在种植牙集采的全国推开,对本已受到需求下降的种植业务形成了明显的冲击。在经济下行的市场现状下,个人对种植这类昂贵的需求受到了很明确的抑制,推动其寻找更低价的替代方案。而种植牙集采会对价格敏感群体形成吸引力,推动他们向参与集采的医疗机构流动,并带动中低端产品在市场全面降价。虽然民营医疗机构仍将保有中高端客户,但对体量会形成叠加冲击,对本已增速趋缓的种植业务形成压力。


面对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挑战,口腔医疗需要寻找转型之路。


全国散点式布局的战略被抛弃之后,跨省大幅向外扩张的模式也就不适合口腔医疗,在省内以核心主站为根基向周边辐射扩张将会是主要的发展模式。而提升自身业务特色是另一个重点。在种植和正畸业务增速放缓之后,儿科和修复虽然成为新的领头羊,但这两块业务的治疗属性更强,小而轻的诊所在体现自身的优势上面临一定的压力,口腔医院更具优势。


口腔医院在消费类项目的收入上,总体要低于口腔门诊部。口腔医院相比口腔门诊部,服务量更大,有更大比例的治疗收入,从这一角度来说,口腔医院抵抗经济周期,在经济下行削弱消费上所受的影响会低于口腔门诊部。同时,过度依赖消费会长期影响到品牌和用户留存,不利于培养专科治疗上的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因此,在这一点上口腔医院的门槛要明显高于门诊部。


总体而言,口腔医疗正面临十多年来最大的挑战,在消费能力下滑、监管强化和业务类别轮换的大环境下,口腔连锁机构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去匹配市场发展趋势,如果主营业务受到冲击较大,转型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市场洗牌的时代已经到来。


/  END  /



// 本文来源: 村夫日记LatitudeHealth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锁界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