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大口腔“最美教师” 













9月,浙大口腔表彰了胡玲玲、姚  华等一批2022年“最美教师”。一起走进浙大口腔医学教育,倾听教师们的教学小故事。传承求是基因,培育“四有”新人的使命担当,印刻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姚  华,浙江大学口腔医学博士、浙大口腔医学院黏膜病学教研室资深教师、主任医师。从事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7年,致力于口腔黏膜等相关疾病的诊治。从教从医27年来,姚华老师一直致力于浙大口腔医学院的理论和临床教学,多次被评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先进工作者”。

从初出茅庐的“小学姐”到资深老师、“最美教师”,数十年如一日。

口腔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每一次课堂教学、每一个诊疗方案、每一次涡轮机转动……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姚华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与临床教学工作。

“即使是微火,我也要释放光与热,点燃学生的智慧和爱心,照亮患者们追求健康的路。这是姚华坚守了27年的初心。

姚华指导学生临床技能



  学生可亲可敬的“姚老师”  
重传承 擅倾听  做医学生的引领者

《口腔黏膜病学》是一门与皮肤、病理、免疫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作为主讲教师,需要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较全面的知识储备。从临床专科情况来看,口腔黏膜病极为广泛、复杂,不少三甲医院没有开设该专业,基层医院对于口腔黏膜病的诊治能力相对较为薄弱

姚华深知培养口腔黏膜疾病诊断能力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听得懂、能理解,她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运用大量的临床病例去辅助讲解。

“我们都很喜欢姚老师的课,每次都会带我们一起分析不一样的临床病例。姚老师说希望可以逐步培养我们口腔黏膜病的思辨能力,感觉受益匪浅。”她的学生说道。

在临床带教的“三基”教学中,姚华把多年实操经验用多样化的方式传承给学生们,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快速地应用到临床实践,少走弯路。
姚华说:“医学活动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暖心的关爱。老师对患者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学生们都看在眼里,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行医之路。无论是课堂还是诊间,她总是“把患者视作亲人”去开展诊疗活动,这是她教给学生们最通俗易懂的示范。

由她悉心指导的硕士生毕业

与之相应的,生活中的姚华老师亲和力强,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学生们遇到临床问题也都喜欢找她。





临床中尤需要信念与坚持
不放弃  不抛弃  不负患者所托

姚华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百的努力去尝试保留每一颗天然牙。


曾有一位8岁的男孩,他的母亲自己用橡皮筋“束缚”孩子刚长出来的两颗上前门牙,试图关闭两牙间的缝隙,导致这两颗前牙III度松动,濒临脱落,当地医院接诊后建议拔除,待18岁后种植修复。

姚华坚持“不放弃、不抛弃”,为其制定保牙计划,经过八个月的治疗,患儿的门牙松动消失,得以继续保留。看到患儿开心自信的笑容,姚华深受触动,患者的满意是不忘初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个案例的成功,给她后来的临床与教学生涯带来新的启发。

课内课外,她总对学生们说:“患者把牙齿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努力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不负托付。

姚华参与“庆祝建党百年”社会服务

因为姚华老师的言传身教,她的学生们从进入临床的第一天,就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词牢记心中。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姚华老师将一如既往地为口腔医学事业而努力,为口腔医学添砖加瓦,与大家一道守护好口腔健康。



图   | 宣传统战办 
审  核 | 杨国利  刘   冕  樊立洁
编  辑 | 谢予嘉
责  编 | 叶   飘


往期精彩回顾









浙大口腔开展“浙齿健康 共富美好”主题活动



浙江大学:守护人民口腔健康,他们踔厉奋发

浙大口腔启动抗美援朝老英雄“口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