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疗服务,运营管理,风险

去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我相信大家都了解过:

对一份牙科处罚通知的公开讨论

关于德阳牙科六万元处罚通知的后续报道

现在,我向各位通报一下处理结果,很幸运,此事最终低调处理了,没有罚款。

但是,口腔行业必须保持足够警惕,这次并不是我们赢了,而是监管部门在巨大的网络舆情下妥协了,在一片讲道理讲正气的氛围下,他们放弃了对法规字眼的刻板抠读而已。

也就是说,从法规上讲,牙医自己制作矫治器,目前仍然属于违法行为!至少,这一片仍然属于模糊地带,包括正畸矫治器、保持器、3D打印、椅旁CAD-CAM系统等等,都是如此。

我们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牙医们之所以还能正常开展此类业务,只是因为没有人告而已,只要告你,就可能罚款。

同时我们还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危险的局面:如果患者在正畸过程中或者结束以后,出于种种动机要以此控告你,你还真没辙。网络舆情是双刃剑,既给了医生申诉的平台,也给了别有用心之人恶意钻法规空子的机会。

这次,罚款真的来了:某一线城市民营口腔医生给患者制作保持器,患者控告医生没有Ⅱ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市场监管部门下达了罚款通知。此次事件,性质跟去年那次完全相同,但是影响程度将会远超上次。

此次事件起因,是患者在正畸过程中对医生治疗不满,受同行挑拔要求转诊,在协商签字退款后又突然反咬,以“保持器不合法”要挟赔偿,声称“会让你们被罚几百万”。患者投诉后,药监局果然下达了罚款通知!

不仅如此,更发生了人神共愤的现象:药监局直接没收了该牙科制作的其他几十副保持器!这些都是即将给患者戴走的保持器,竟然丝毫不顾及这样会导致的严重后果:正畸结束后如果不及时戴上保持器,正畸疗效将大打折扣。这不仅害了医生,更是毁了患者。

如果医生寻求合规的解决办法,找义齿加工厂定制保持器,来回时间至少一周以上,也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牙列畸形复发!

同时,我再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现实,尽管该现实可能再次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我还是要说出来,那就是:中国所有城市的绝大多数义齿加工厂,同样也不具备矫治器生产资质!

矫治器生产资质不同于义齿生产资质,前者更难申请办理,制约因素有很多,各位同行如果不信,可以问问你们当地义齿加工厂,他们一定是心照不宣。

今天,我索性就把这行业内的所有内幕都摊在桌面上来谈,不破不立!可以这么说,如果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中国的正畸患者将面临“天下无医”的荒诞境地!无论是矫治器还是保持器,无论是医生还是加工厂,都没有资质做!

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中国牙医应该是全球唯一的无权自制矫治器与保持器的牙医。

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中国牙医应该是全球唯一的无权开展椅旁CAD-CAM系统的牙医。

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中国牙医应该是全球唯一的无权使用3D打印技术服务临床的牙医。

之所以大家还在正常应用开展业务,只是因为没有人投诉控告。这,就是现实!

同行们反馈给我的此类事件,远不止一例两例,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行业管理的特殊性,它一定要懂专业的人来管理,来参与制定行业规范,而不能让外行来掺合。那些曾经在疫情中翻车的医院,无不在印证这一点。

中国的牙医,绝不能永远这样行走在涉嫌违规的边缘地带,永远不能光明正大做事,永远小心翼翼噤若寒蝉,永远提防着被讹诈被控告被阴一刀的命运。

在此,我不能代表所有牙医,但可以代表广大的潜在的可能受此威胁的牙医,或者即将面临此类境遇的牙医们,代表无助的他们,郑重向中华口腔医学会提请出面干预,希望能与药监部门和主管部门协商,拿出一个官方意见,到底是更改相关法规,还是更改中国牙医执业模式,请给予明确下来,此事必须走上计事日程,需要专家共识,需要盖棺定论。靠舆情办个案不是长久之计,牙医们都盼望一个合法的名份来正身。希望医学会建立明确适合口腔行业的标准规范,此事迫在眉睫!

最后,表达一下感慨。柿子专挑软的捏,此类事件无一不是盯着民营牙科下手,公立口腔科受威胁并不大。如果中国几大口腔医院医生因制作保持器被罚款,我相信更汹涌的舆情会敦促此事更快进入议程。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作为公立口腔一员,想到自己在疫情前后本职工作基本未受太大影响,而疫情导致民营牙科动辄关停歇业,能够坚守下来很不容易。对比之下,再加上现在这种行业共性问题也选择性惩罚民营牙科,而他们连发言权都没有,多少感觉有失公允。我觉得吧,自己虽然帮不上大忙,但是呼吁一下的能力还是有的,不管有没有用,尽力吧。

无需避嫌,为行业,请转发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