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公司业务架构
——从波士顿科学公司改革中的启示
自 10 月 1 日起,波士顿科学泌尿健康事业部组建全新的前列腺健康(PH)销售团队,同时,泌尿健康市场部也按照术式定位重新划分产品组。

2013年,波士顿科学的研发投入达到8.61亿美金,是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其中泌尿健康领域在行业占有领先地位,在这个领域,波士顿科学也是通过一系列的收购确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此次架构调整,正是基于外部市场变化,泌尿业务各产品术式发展的需求以及公司内部人才流动的需要而确定。原 LT 东西南北几个大区的大区销售经理均直接汇报于郑博文。
据了解,新的区域及职责的划分后续将公布具体方案,今年第四季度的奖金政策保持不变。而泌尿健康市场部这边,据公司单方面通知,也有人员离开波士顿科学,寻求外部机会。
10 月 1 日后,市场部根据泌尿健康领域术式定位和新的销售团队的职责分工,划分为结石、前列腺健康、和男科三个产品线,并分别任命了负责人。
二、多家药企进行战略大调整
近年已经有多家医药外企在全球架构调整下进行中国区架构大调整,以更好应对医药市场环境的改变。
2020年,赛诺菲全球架构调整为普药、特药和疫苗三个核心事业部,以及独立的消费者保健业务部门,这一调整旨在推动创新和增长,专注于靶向生物药和疫苗。中国区的业务板块与全球架构保持一致,执行全球事业部全面负责制,重组为特药、普药、疫苗三大核心事业部。
随后2023年9月1日,赛诺菲宣布中国区架构变革,新设两大管理团队:中国战略领导团队(CSLT)和扩展团队(Extended CSLT),确保战略落地和关键决策的制定。
2021年底,辉瑞全球在架构重组后分成医院急症、肿瘤、罕见病、炎症和免疫、疫苗、内科六大事业部。随后,辉瑞中国把现有的组织架构做出以下调整,新的架构分6个独立业务部门,包括医院急症、肿瘤、罕见病、炎症和免疫、疫苗、广阔市场。
辉瑞中国架构几乎是辉瑞全球的翻版,但辉瑞中国不单设内科事业部,主要是艾乐妥和畅沛在中国销量有限,不足以支撑其成立独立事业部。2023年,辉瑞中国宣布医院急症事业部分为基石产品业务线和创新产品业务线。
2023年底,GSK中国进行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对原来业务进行重组,自2024年1月1日起,将组建特药、疫苗、呼吸三大核心业务部门。同时,此前曾定下“在2030年实现国内销售额30亿英镑,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跨国药企”的目标调整为“跻身中国跨国制药公司前十强”。
2024年初,根据最新公布的战略,阿斯利康主要分为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肿瘤、罕见病、生物制药业务。其中,生物制药业务囊括CVRM(心血管、肾脏及代谢业务部)、呼吸(R&I)、疫苗和免疫(V&I)三大板块。
阿斯利康中国随之进行了重大架构调整,与阿斯利康全球战略相匹配,将主体架构分为肿瘤、罕见病、生物制药业务三大板块,新增的生物制药业务同样囊括了心血管、肾脏及代谢业务部、呼吸、疫苗和免疫等。
三、调整中的劳动人事关系处理
在企业架构调整这一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员工的辞退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法律风险和道德争议。要如何确保企业在进行架构调整时,能够合理、合法、合情地处理员工辞退事宜,维护公司的良好声誉,同时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呢?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之规定:“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可见,因公司架构调整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可以无过错解除劳动合同,只需支付劳动者N+1补偿即可,而无需支付2N赔偿金。然而,法条中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特别需要法律工作者审慎地认定与评估其性质——是不是一个根本性变化,严重到足以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因此,企业应当保留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架构变化的客观性和重大性,如市场分析报告、政策变动文件等,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企业在面临组织架构调整需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应遵循以下合规要点:

四、企业架构调整的合规策略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公司架构的优化与重组成为必要之举。通过公司架构设置来合理、合法、合规地规避公司经营风险及连带责任评估,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为达到这一目标,公司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确保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最大化地降低潜在风险。
首先,公司应设立清晰明确的组织架构,确保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明确,避免出现职能重叠或遗漏。通过明确的组织架构,可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因职责不清而导致的风险。
其次,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审批、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这些内部控制措施能够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在合规的框架内进行,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风险点。
同时,内部控制体系还能为公司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使公司在面临法律诉讼时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此外,公司还应注重法律风险的防范。
因此要定期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法律风险。公司还应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培训,确保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因个人行为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
最后,公司应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变化和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降低经营风险。
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也有助于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和争议,避免给公司的声誉和利益造成损失。
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公司可以合理、合法、合规地规避经营风险及连带责任评估,确保公司的稳健发展。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建议:

五、结语
对于律师和法务群体来说,医药企业制度变革中潜藏着怎样的机遇,如何做好合规建设?一方面,应遵守法律法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与权限、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
另一方面,要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加强员工合规培训以及考虑引入外部监督等。通过以上这些策略,可以合理、合法、合规地规避公司经营风险及连带责任。
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公司领导层的重视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更亟需法律工作者运用高水平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实务智慧,在合规制度的建设中穿针引线、添砖加瓦,助力推动企业的稳健良性发展!


2024年,至瑾法商学院隆重推出“医院总法律顾问高级研修班”等一系列精彩课程!
往期文章:
李岑岩 | 医生倒赔医院85万?懂行业和不懂行业,律师的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