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2024年11月13日下午,上海市第三届“医德楷模”选树活动颁奖典礼在上海教育电视台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邱蔚六教授(已故)获评上海市第三届“医德之光”选树人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旭东代为领奖。
邱蔚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原院长,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医、教、研工作近70年,擅长口腔颌面部肿瘤外科、口腔颌面整复外科与颞下颌关节外科,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先后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6项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40多次出访国外和讲学。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40多名、硕士研究生20多名,博士后出站7名。
他始终坚持学科建设,特别是人才培养,他从事的学科能保持较长期持续发展,决定于梯队层次分明,人才辈出,各亚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他所带领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是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的重点学科,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集体奖。他本人也曾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1989)、上海市先进教师(1996)、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4),并获得首届中国医师奖(2004),上海市科教系统伯乐奖(2007),上海市教育功臣(2018)。鉴于他在国际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的杰出贡献,2009年,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颁发给他该会的最高奖项——杰出会士奖(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他是获得该奖的亚洲第一人。2010年,国际牙医学院授予他该院最高荣誉——大师(Master)称号。
邱蔚六院士有一个座右铭,是他自勉、自励、自戒的准则和信条,也是他60多年从医执教的真切感悟:
为人之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人知不足。
从医之道:救死扶伤,为民悬壶,仁术德为先。
执教之道:授之以渔,甘为人梯,青定胜于蓝。
著研之道:渴求创意,永不言弃,攀高无止境。
救死扶伤 服务患者
“作为一个教学医院的医师,我一生实际上只做了四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从事医疗——服务患者,救死扶伤。”邱蔚六院士总是这样和学生说。
他常言,医疗技术即为“仁术”,强调医者需怀仁爱之心,以患者之痛为己痛,换位思考,体恤患者每一份不安与痛苦。
自上世纪60年代起,邱院士便深耕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尤其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即时修复上,他创新性地开展了全额隧道皮瓣一次转移术,引领了行业进步。同时,他率先将显微外科技术引入该领域,实现了口腔颌面外科、颌面整复与显微外科的有机融合,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开辟了新生之路,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邱院士的医学贡献不仅限于此,他还独创“针刺得气留针”法,应用于针麻手术,减轻了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痛苦。
在颞下颌关节外科领域,他更是先驱者,成功治疗了国内首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不仅解除了患者的病痛,还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他发表了《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伴重度呼吸障碍的同期手术处理》论文,并在国内口腔颌面外科学会下面设立一个阻塞性睡眠低通气疾病的专门协作组。2010年,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呼吸学分会给邱蔚六院士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此外,他提出的经关节镜滑膜下硬化疗法,不仅在国内获奖,更被国际专著认可,为微创外科在口腔颌面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21世纪,邱院士敏锐洞察到微创外科的潜力,积极倡导并推动头颈肿瘤微创外科的发展。他认为,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将成为未来外科的主流趋势。在他的引领下,口腔颌面微创外科在国内逐步兴起,涵盖了颞下颌关节镜手术、涎腺内镜手术等多个领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邱蔚六院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更是一位心系患者、勇于创新的仁医。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救死扶伤,服务患者”的誓言,为无数患者带去了希望与光明。
博学勤思 甘为人梯
作为教学医院的教师,邱院士说一生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教书育人”,而要教书育人就必须自己要“博学勤思”,要多读书、多思考。
从1955年毕业分配到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的口腔颌面外科,他在这个领域躬耕近70年,从来也没有停滞自己前进的脚步,一直用“无须扬鞭自奋蹄”来勉励自己,不断在科研、教育等领域著书立作、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口腔颌面外科无限热爱,一直热切地关注这个学科的发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口腔颌面外科的梯队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2012年口腔医学院80周年院庆请他题词院训时,他亲笔写了“博学,勤思,大爱,精诚”八个大字。他补充说:大爱,精诚是专门针对医学生讲的。
改革开放建立学位制度以来,除本科生教学外,他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70余名。40余位博士中大多已成为新一代的博士研究生导师。89岁高龄还为本科生上“口腔医学导论”,为研究生和科室做学术报告;2018年受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还完成了40万字的第八轮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口腔医学人文》一书。
“生命有尽头,事业无止境。唯有把培养后人、提携后学作为神圣职责,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延续;而且要‘未雨绸缪,切勿临渴掘井’”。邱蔚六院士经常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说要学他的恩师张锡泽教授,甘愿做一颗铺路石,为青年英才铺设通往成功的道路。他冀望自己带教过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就象长江后浪推前浪,高过自己。看到自己的学生成绩卓著,他喜泪盈眶,真比自己获奖还高兴。他还说:学生不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世界就没有进步。
在几十年的辛勤耕耘下,九院口腔颌面外科人才济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术梯队,学科相继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上世纪80年代初就是卫生部指定的口腔颌面外科高级医师培训基地。2002年以后又成为国家、上海市和卫生部重点建设学科。原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张志愿,是口腔医学界继邱蔚六之后的第二位院士,且是师承关系。邱蔚六院士的众多学生现今也都是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的知名人物。现任科主任者则比比皆是。
作为一名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他能体会口腔医学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在发达国家,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是并列的一级学科,而在此前研究生教育的目录中,我国口腔医学仅仅是在临床医学之下与内、外科齐平的一个二级学科。因此,他在担任第2~4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时期中,积极致力于要为口腔医学教育正名,他认为口腔医学有自己的规律和特色。经过不懈努力,1998年口腔医学终于在研究生教育目录中独立成为一级学科,并从原临床Ⅱ评议组中分离出来,由邱蔚六任第一届口腔医学评议组第一召集人。这是邱蔚六在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工作近20年中,自己感到做得最满意的一件事,也是对学科建设出了一点力。
在学术上邱蔚六院士也是一位高产者,他先后7版主编出版了国家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和参考书《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手册》、《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及《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图解》等配套系列专著。为此,他也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师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获上海市科教系统伯乐奖、上海市教育功臣。还曾多次获得过部市级的教学成果奖。
把问号变成惊叹号
“作为教学医院的医师,科学研究是我一生中做的第三件事。”邱蔚六院士如是说。
口腔颌面部疾患,尤其头颈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大量因先天畸形、外伤、肿瘤、炎症等造成的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也是口腔临床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它们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还可造成言语、吞咽、呼吸等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提高头颈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是当前口腔医学领域中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1979年,恩师张锡泽教授被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博导后,以第一批博士点资助的经费建立了口腔颌面肿瘤实验室,专门从事口腔癌细胞系的培养和建株,并于1981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舌癌细胞系,为后续建立的口腔颌面肿瘤生物实验室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邱蔚六院士说,科研对于教学医院的发展来说是必须的。医学要发展,教学质量要提高,医疗质量要进步,都离不开科研。于是邱院士提出:对教学医院来说,医疗是基础,教学是根本,科研是灵魂,三者皆不可缺。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总的目的都是为了病人。要实现医教研的平衡发展,所谓“抓手”就是要建立学科人才高地,要抓学科建设。
正如邱蔚六院士在座右铭中所述,他认为,攀高无止境,科学愈发达,科研的难度愈大,没有攀高的精神,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他说:“科研说白了就是把问号变成惊叹号。”他在科学研究上硕果累累,自1980年4月,颅颌联合切除技术项目荣获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荣誉称号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成了“获奖专业户”:口腔颌面肿瘤缺损修复、骨肌皮辧修复面下部缺损、双侧同期颈清扫术项目、针刺麻醉研究、唇腭裂的综合治疗、涎腺癌的病理研究、腭颌一期整复术项目、TMJ滑膜下注射、ACC化疗研究、游离皮瓣软腭再造、功能性整复外科、DNL细胞研究、诱导化疗的研究、立即整复与放疗等分获国家、部市级发明及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2004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中国式的口腔颌面外科”走向世界
邱蔚六院士做的第四件事就是如何走向国际。
“中国式的口腔颌面外科”这一赞誉,源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国外同行对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的高度评价,极大地激发了邱蔚六院士的斗志。他深刻洞察到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三大特点:“三多”——涉及病种多、病员多、实践机会多,并据此提出“三化”发展路径:个性化、本土化和国际化,旨在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推向世界舞台。
从80年代起,中国口腔颌面外科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逐步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从北京牙医学研讨会的举办,到与美国希望基金会合作在上海召开首次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术大会,中国口腔医学界开始与世界接轨。进入90年代,学术交流更加频繁,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实力得到国际认可,最终促使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IAOMS)重视并接纳中国为成员。1999年,邱蔚六院士成为中国首位IAOMS理事,他感慨地说:“能够完成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人走向世界的心愿,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是我事业的重要部分。”
此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多位IAOMS主席,如Rudolf Fries和Peter Banks,均对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学者的参与对推动全球口腔颌面外科发展至关重要。邱蔚六院士更是频繁出席国际会议,进行学术演讲,尤其是在美国第71届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上的演讲,成为中国代表首次在大型国际会议上作报告,确立了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国际地位。
邱蔚六院士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还致力于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他多次接待外国专家来访,被多所国内外医学院校聘为名誉或客座教授,为培养国际口腔医学人才贡献力量。同时,他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成为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成员,为中国口腔医学赢得了国际声誉。
在邱蔚六院士的推动下,中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术大会。其中,第12届国际口腔癌大会和第19届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术大会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大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水平,也为世界各国学者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特别是在第19届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术大会上,邱蔚六院士因其杰出贡献被授予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杰出会士奖”(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此外,邱蔚六院士还强调了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信念、环境和团结协作。他认为,个人的努力与坚持是基础,而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协作则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正是这种理念支撑着他不断前行,为中国乃至世界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更是一位推动中国口腔医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德高自为师,身正崇为范”。这是邱蔚六院士的弟子们对自己恩师的赞语。
优秀的大师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他首先改变了自己,同时也改变影响着很多很多人。这包括他的弟子、部下和周围的中青年医生。他甘为人梯,悉心培养了一批医学栋梁。邱蔚六院士就是这样一位呵护生命的医学大师,润物细无声。他的身上映射着医生的善良品质、丰富的心扉和高尚的灵魂。
在参选第三届“医德之光”选树人物期间,邱蔚六院士与世长辞,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医学事业,他开创并发展了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专家,为中国医学事业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的品质像一道光芒照亮了口腔医学领域前进的道路,不仅为同行所敬仰,更为后学所景仰,是医学领域中的典范和楷模。他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伟人已逝,伟业永存!
版权声明:所有「牙牙在线」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我们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