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种植牙集采,一直是今年医疗器械方向的重头话题。

1、省级联盟集采代替国采

今年2月份,在国新办召开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高值医用耗材将重点聚焦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品种。

彼时,有记者曾提问,针对种植牙这类耗材品种,今年的具体安排是什么?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曾表示:针对种植牙集采,从去年初就开始部署,由四川组织省际联盟,研究种植牙体集采规程,现在方案基本成熟,准备今年上半年力求能够推出这样一个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

联盟集采,实际上这也是在国家主导下的一种布局,在牙科种植体探索的一种集采方式。

根据四川省医保局在3月15日发布的消息,2022年将牵头组织开展30个省(区、市)省际联盟口腔种植体带量采购工作,这基本上官宣了联盟的规模。

3月22日,江苏省医保局发布通知,根据国家医保局总体部署,江苏省将参加省际联盟对口腔种植体系统开展带量采购,现开始组织口腔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

随着江苏医保局的启动,标志着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提速。

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种植牙集采将继续以联盟形式开展,今年上半年会出带量方案和文件,并且有望年内部分联盟落地执行。


2、市场巨大,进口垄断


根据我国历年人口以及植牙数据可以算出,我国植牙数量2012年仅为18.28万颗,而在2019年已经达到了346.70万颗,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3.86%。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植牙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即使如此,我国在全球种植牙数量的占比仅为1%。

就目前而言,种植牙技术已经相当普及,大众对于种植牙技术的接受度非常高。


但从临床上看,价格却极大的影响了患者选择种植牙。

种植牙价格居高不下,很大的原因在于,国内种植体市场基本被进口产品垄断所导致。


以瑞典的Noble Biocare、瑞士的Strauman、美国的Dentsply Friadent、Biomet 3i、Zimmer、韩国的Osstem为代表的进口企业,占据了中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其中,欧美品牌覆盖公立医院和高端私立医院,韩国品牌则通过低价占领民营医院。

而国内生产企业主要包括:华西口腔医院、北京莱顿、威高洁丽康、大博百齿泰、江苏创英、康拓医疗、宁波美格真、常州百康特、深圳安特、柯润玺等。

但国产企业起步晚,由于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产品很难获得医疗机构的认可。


3、宁波方案:覆盖低端产品,高端产品缺席


在省级联盟的具体集采方案出炉之前,宁波方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近日,宁波市医保局发文称,已全面推出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种植牙全过程国产每颗只要3000元、进口每颗也只要3500元。

宁波市医保局表示,综合考虑生产厂家的成本和医疗机构的服务费用,市医保局将耗材的价格限定在国产1000元、进口1500元,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下)的医疗服务费用定为2000元,降价幅度达到60%。

事实上,今年1月,医保种植牙项目已在全宁波市大范围试行。

进入宁波市医保限价支付的种植牙品牌有哪些?
 
据宁波市医保局透露,首批共有14个品牌,包括国产的创英、ZDI、1号种植体和进口的沃兰、DIO、SG等。

查询宁波市医保信息了解到,除上述品牌外,可选择品牌还包括国产的百康特、康盛、康德泰和安特。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种植牙全球市场占有率前五的品牌均未出现在宁波种植牙医保信息查询系统中,3个进口品牌均为韩系种植体,高端种植体集体缺席。
 
据了解,医保种植牙目录品牌将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


宁波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表示,只要企业愿意,可以按程序申请纳入目录范围。


2020年以来,宁波每年种植牙数量在12万颗左右。其中民营口腔医院或诊所占据近九成份额,公立医疗机构占比10%-15%。


4、史上最难集采

种植牙集采,被称为”史上最难的集采”。

主要难点在于:民营医院占大头,集采带量难;国产化程度低,集采议价难。

目前,尚无法判断,欧美高端种植体在宁波医保体系的集体缺席,是高端种植体的生产厂家主动放弃,还是双方对于价格分歧过大而无法达成一致。


民营医院方面,此前宁波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的前期推行时,也有部分民营医疗机构不愿跟进的情况。
 
对不愿实施的医疗机构,宁波方面采取上门讲解政策,答疑解惑,消除顾虑。最终,全市开展种植牙项目的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均加入签约。

官方集采决心非常明确。


今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多次强调种植牙集采重要性。据国家医保局近期部署,到2022年底各省份(含省际联盟)自行开展集采的耗材品类,必须包含口腔种植体。


博弈还在继续,终局究竟如何?


信息来源:赛柏蓝器械、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